总机:0512-55219949    服务热线:0512-50130459工作时间:周一 至 周五 (8:00 - 17:30);周六 (8:00 - 12:00)        做中国最好的腕带,创世界一流品牌!

条码腕带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条码腕带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条码腕带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1 年 9 月我院使用XX科技公司的医院移动信息系统, 在军卫一号 HIS 系统及全部医疗区域覆盖无线网络的基础上,对患者身份采取条码化管理, 运用于执行医嘱、 给药、 基础护理和工作量统计中。

结果: 共应用于 480 例危重症患者, 医嘱、 护嘱执行错误或近似错误的发生率为零, 无一例发生身份识别错误;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 97. 2%, 护理投诉为零。 平均每位护士每日完成医嘱
工作量为 210 例次, 基础护理工作量为 460 例次。

结论: 使用患者腕带标识, 可提高护理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为实施护理绩效管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 标识腕带 护理安全 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认病人身份对于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意识不清、 重症昏迷、 无自主能力、 语言表达障碍等诸多因素, 使病人身份不能及时、 准确得到确认, 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条形码(bar code) 是一组不同宽度、 不同反射率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 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符号。 将患者的住院号码条码化, 产生患者身份管理的唯一编号, 并通过扫描设备获得患者精确的身份信息。 我院自 2011 年 9 月 起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标识腕带管理, 取得较好成效。 现介绍如下。

1 研究背景

国际患者安全管理目标提出, 至少使用两种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 如病人姓名、 病历号、出生日期、 手腕条形码或其它方式。 然而, 传统执行医嘱的三查七对内容中, 确认患者身份的查对项目为查对患者的床号、 姓名, 并未要求将患者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标准。 临床工作中病人可能是在镇静状态、 意识不清或没有充分集中注意力; 也可能是在住院过程中更换床位、 房间或病房; 或病人因听力障碍或因各种原因发生床号的改变等都可能导致在正确确认病人身份时出现差错。 因此, 使用具有唯一性及能被简单识别的患者身份管理模式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首要条件。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 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 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是集编码、 印刷、 识别、 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条形码自上世纪初问世以来, 经过不断发展,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 图书管理、 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领域。 医院对患者身份采取条码化管理, 即将住院患者 ID 生成 PDF417 二维条形码, 同时将患者姓名、 住院号、 性别、 年龄等文字信息印在手腕带上, 以此作为患者身份标识, 具有信息容量大, 编码范围广, 容错能力强, 以及成本低, 易制作等特点。

2 研究内容

2. 1 软件设施

我院使用远卓科技公司的医院移动信息系统, 在军卫一号HIS系统及全部医疗区域覆盖无线网络的基础上, 对患者身份采取条码化管理, 即, 将住院患者ID生成PDF417二维条形码, 同时将患者姓名、 住院号、 性别、 年龄等文字信息印在手腕带上, 以此作为患者身份标识。 选用的腕带是目前美国医院通用的患者腕带专用材料, 通过专用打印设备使患者的条码及文字信息能耐水洗及任何消毒液体的擦拭, 条码能被扫描设备轻松识别。

2. 2 工作流程

重症监护病房所有患者入院后, 主班护士处理完入院信息后, 责任护士登录HIS系统—进入病人一览表—双击病人信息—点击腕带标签即通过所连接的专用打印机打印出携带患者姓名、 ID号、 诊断、 入院日期等信息的腕带, 系于患者手腕或脚腕处, 直到患者出院时由当班护士用剪刀剪断除去后统一处理, 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2. 3 具体应用

2. 3. 1 条形码患者手腕识别带在患者给药流程中的应用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 使用带有扫描功能的PDA(portable digital assistant) 扫描患者手腕识别带上的条形码,获得患者医嘱的电子信息, 并通过扫描药房提供的药物外包装上的条形码进行自动双重核对, 核对成功后方可给药。 使药物核对流程简单而安全, 简化了给药过程中的人一 核对环节, 杜绝了给药过程中的差错。

2. 3. 2 条形码患者手腕识别带在基础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基础护理工作标准》 , 将分级护理所涵盖的晨晚间护理、 饮食护理、 排泄护理、 卧位护理等内容编印成护嘱二维条码, 护士在给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前, 使用PDA扫描患者手腕识别带上的条形码, 获得患者护嘱的电子信息, 并通过扫描基础护理条形码标签进行双重核对, 核对成功进行基础护理。 核对流程简单易行, 有效地杜绝了基础护理不落实的情况。

2. 3. 3 条形码患者手腕识别带在护理工作量统计中的应用

协助诊疗和专业照顾是护士工作的主要职责。 我们将全部医嘱和护嘱信息编入HIS系统, 并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 护士使用PDA扫描核对后, 护士长可对某一特定时间内全部或指定护士所执行的医嘱和护嘱信息进行分类查询、 统计, 使繁杂的临床护理工作实现量化。

3 应用效果

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4 月 我院重症监护室救治患者共 480 例, 年龄最大的 87 岁, 最小的 13 岁。 应用标识腕带后, 医嘱、 护嘱执行错误或近似错误的发生率为零, 无一例发生身份识别错误,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 97. 2%, 护理投诉为零。 平均每位护士每日完成医嘱工作量为 210 例次, 分别为输液量占 20%、 注射量占 8%、 服药占 44%、 治疗占 28%; 完成基础护理工作量为 460 例次, 频次最高的为卧位护理、 健康教育、 晚间护理、 晨间护理,分别占 25%、 24%、 15%、 12%。

4 讨论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 有效地防止了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事故, 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 也是医院现代化、 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 有数据显示, 美国每年约有 4. 4~9. 8 万例患者因医疗差错而死亡, 与医院年入院 3 366 万例患者相比, 计算出每名入院因医疗差错导致死亡的危险率为 0. 13%~0. 29%。 出现差错的人员并非全是责任心不强者, 有相当一部分是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的工作者。 传统的查对方法是通过呼唤姓名、 床号、 以及使用床头卡来确认患者的身份。 但是由于重症监护室危重、 昏迷、 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多; 或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 也会因方言引起误解, 这些都增加了查对工作的难度。 使用标识腕带后, 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 检查和转运和交接过程中, 除传统的查对点以外, 还必须查对患者标识腕带上的信息进行身份确认, 防止差错, 有力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的规避了风险。 与手写腕带标识相比, 条码腕带具有信息准确、 不易涂改及不易污损等特点, 但在腕带管理上还需细化和标准化, 如针对不同性别(男、 女),不同年龄层(老人、 儿童) 设置不同颜色的腕带, 以更利于识别和管理。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改进标识腕带, 必将减轻对患者身份的识别负担, 增加医疗护理安全, 将医疗差错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李蕊. 辨识是病人安全的保障[J] . 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4) : 45 46.
[2]李建华. 护士出现差错事故的心理学分析[J] .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5) :

作 者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
出 处 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五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

咨 询 热 线:
0512-55219949

在 线 客 服:
售前顾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顾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留 言 联 系: